|
颍上花鼓灯老艺人——沈美先 | ||||
| ||||
沈美先,男,1935年10月出生,颍上县八里河镇著名花鼓灯老艺人,16岁从师学艺,在花鼓灯老艺人张少白门下学习。张少白,字永顺,艺名“白穗子”,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地方著名的花鼓灯舞蹈表演艺术家(已去世),生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可谓桃梨满天下,沈美先就是最早的学员之一。他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颍上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 他在花鼓灯表演中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能大胆创新表演技能,获得花鼓灯界的认可。他擅长花鼓灯舞蹈腊花角色的表演,在长期琢磨与钻研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套新颖的姿势、动作:扇花、巾花,使其在花鼓灯小游场“游春”腊花舞蹈表演中,动作表情细腻而精彩,特色鲜明。 他在舞中,步伐和扇法吸收和借鉴了戏剧花旦的特点,把戏剧手、眼、身、步法的优点融汇在花鼓灯舞蹈中,扇花变化频繁,创新使用了叨扇、揉扇和背扇等扇花舞台表演形式,在花鼓灯表演中,使用戏、乐、逗、玩等传情动作表现故事情节,使花鼓灯舞蹈更加抒情、温馨、喜悦、逼真,表现手法耳目一新。 在以鼓领锣、风格古老质朴的颍上花鼓灯表演中,舞蹈结构十分严谨,腊花是花鼓灯舞蹈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小游场表演时,以腊花为中心,鼓架子即兴配合腊花,默契呼应,通过简单情节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细腻描绘出青年男女嬉戏、逗耍的爱情生活,像抒情诗演员的自我情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任意驰骋动作可以尽兴发挥,颍上花鼓灯艺人们也正是在这个表演中继承前辈艺人的技艺又不断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沈美先也正是以腊花看似平常的道具一扇一帕,经过表演处理,便具有了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 沈美先在表演花鼓灯时,吸收和借鉴了戏剧花旦的特长,把戏剧手、眼、身法、步法的优点融汇在花鼓灯舞蹈中,扇花变化频繁,创新使用了叨扇和背扇等扇花舞台表演形式,在花鼓灯表演中将“砍”、“抖”、“颠”、“仍”、“揉”、“挽”、“抛”、“遮”、“别”、“云”、“贴”、“翻”、“飘”等几十种花扇表演手法细腻无比的与戏、乐、逗、玩等传情动作结合,表现故事情节,使花鼓灯舞蹈更加抒情、温馨、喜悦、逼真,将花鼓灯舞蹈表演的即兴和灵活性,在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玩灯”中淋漓尽致的加以演绎。 多年来,沈美先为地方花鼓灯的创新,一直不懈努力,参与指导辅导花鼓灯节目的排练演出。坚持中老年艺术花鼓灯艺术创作革新,组织民间花鼓灯队,亲自辅导花鼓灯技艺、传授学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供稿/朱敬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 |